相關新聞

【閃文集】美國的女神們

圖一:作者繪哥倫比亞女神 圖/林一平

圖二:作者素描自由女神像 圖/林一平

文/林一平

在1730年代,北美洲的十三個殖民地為了紀念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(Christopher Columbus;1450-1506),將他的名字加上字尾「ia」轉化為拉丁語地名,女性化成為女神,稱為「Lady Columbia」(圖一)。

哥倫比亞象徵拓荒者的精神(Spirit of the Frontier),是早期美國的名稱之一,許多與美國相關的事物都以哥倫比亞命名。美國獨立宣言將美國命名為「美利堅合眾國」,但當時不少人認為「合眾國」(United States)拗口且缺乏詩意。傑佛遜(Thomas Jefferson;1743-1826)和富蘭克林(Benjamin Franklin;1705-1790)都希望將美國改名為哥倫比亞,但未能成功。

1920年後,神格化的哥倫比亞逐漸被自由女神(Lady Liberty)取代,特別是位於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(Statue of Liberty)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美國以自由女神像作為戰爭債券的海報,稱為「自由債券」(Liberty Bond),這個轉變對美國的形象具有正面意義。

「哥倫比亞」,帶有領土擴張和殖民的意味;而「自由」,則象徵著美國的普世價值。自由女神像是弗雷德里克‧奧古斯特‧巴特勒迪(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;1834-1904)設計,乃法國送給美國的禮物。這座巨型新古典主義塑像通常被視為紐約的地標,但實際上距離紐澤西(New Jersey)更近。每次我帶家人參觀自由女神像,都會選擇從紐澤西的自由州立公園(Liberty State Park)搭乘渡輪,這比從紐約出發要方便得多。

自由女神像本身的高度超過四十五公尺,基座約為五十二公尺。女神右手高舉火炬,左手拿著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獨立宣言石板。女神的面孔以巴特勒迪的母親為原型,可說是孝順的兒子。

自由女神像於1886年10月28日落成,典禮的高潮是巴特勒迪親自拉開覆蓋女神面部的大型法國國旗。當晚,女神像的火炬點亮了,但燈光微弱,未能有效引導船隻入港。1944年6月6日,盟軍登陸諾曼第時,自由女神像的火炬閃爍出「點、點、點、線」的摩斯電碼,代表勝利的「V」。

法國對這座巨型自由女神像感到自豪,並製作了許多複製品。2013年,我在巴黎的奧賽美術館(Musée d'Orsay)看到了一尊真人大小的自由女神像,這是巴特勒迪於1889年翻製的銅像。由於自由女神像特徵明顯,我閒暇時也經常模繪畫她(圖二)。

21 11 2024

Email:newsmaster@merit-times.com.tw

Tel:+886-2-8787-7828

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

Design by BLC

人間福報官網
學生園地
班級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