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新聞

【王文靜看世界】怪物來了─火車的前世今生

古早的鐵路奇觀(圖片來源:《世界鐵道史200年》) 圖/品味私塾提供

鐵路始於英國 圖/品味私塾提供

文/王文靜

將近二百年前的此時,發生一件有意思的事──世界第一條鐵路通車了。只有十六公里,卻是革命,一場破壞式的創新。

以前,人們頂多是藉由獸運,或馬火牛。從來、從來、從來沒看過一個「冒黑煙、移動的怪物」,還拖了三十二輛拉煤車。一八二五年的九月,人們追逐著時速只有十三公里的它。這無異於看到外星球飛盤來到地球,這個燃煤啟動的東西就是「火車」,這裡是英國的煤礦區。

世界第一條鐵路連貫兩個礦區Stockton and Darlington(斯托克頓城到達林頓), 由出生於煤礦工家庭、十七歲還是文盲的發明家──史蒂文森(George Stephenson)主導。他因此被後人稱為「鐵路之父」。

火車運輸的初始是為了沉重的礦石,不是載人。早在十六世紀中葉,英國的鋼鐵工業興起,鐵礦與煤礦是黑金的年代,但礦山的運輸只能靠馬拉、人背,非常不效率。有個公司的老闆蹦出一個方法,從山上向下放兩股中間等距的圓木,一根接一根地擺到山下。裝滿礦石的斗車,順著兩股圓木下滑。不過,木頭軌道不耐,磨損大。於是,人們改用生鐵做軌道,才開始稱呼「鐵路」,並由馬力牽引向蒸汽機車驅動的轉變。

在此簡單介紹一下晚清時期的「馬車鐵路」。

雖然礦主資本家迫切需要改善運輸,但這個「怪物」,讓人們恐慌與懼怕,它會移動,會冒煙,還會發出汽笛聲。保守派抵制鐵路的開闢,他們認為鐵路有違《聖經》的教義。也說火車冒出的黑煙損害田禾,使五穀不生,毒化草地,連乳牛也不能出奶了。

不只英國人恐懼,五十年後,鐵路被引入滿清時候的中國,也被視為洪水猛獸。中國第一條鐵路──吳淞鐵路,在上海,營運才一年就迫於輿論被拆掉。

改變讓人懼怕,創新的初始總是阻力重重。有的創新胎死腹中,有的創新突破傳統束縛、突破舊勢力。阻力被突破後,之後的四十年,英國修建出超過四萬公里的鐵路。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,鐵路不但覆蓋全英國,且隨著日不落帝國延伸到世界每個角落。英國人領導了一場運輸革命,徹底改變了英國,也顛覆世界。

鐵路不再只是載煤礦,也載人。人類的移動,由步行社會進入「火車時代」。移動的速度、距離、載重力都突破人力的極限。「火車快飛,火車快飛,穿過高山,越過小溪,不知走了幾百里……」童謠具體而微描述。

回首看火車,當年被人們忌憚、恐懼的「創新」,曾經帶來速度革命,也曾經帶給乘客尊榮。文獻紀錄,譬如英國初期的火車票不是厚卡紙,而是用象牙或者金銀製作,以彰顯旅客的尊貴。想想,那是比今天搭飛機頭等艙還尊貴的對待。

後來,小汽車崛起,輪船崛起,飛機崛起。火車即便也「調整創新」不再燃燒煤,但都喚不回群眾。在更快速移動的時代,火車已變成落後,不再快飛,逐漸被淘汰的交通工具了。

人們不再緊緊依賴火車為交通工具,看似該宣告死亡,該退場;沒想到,它的緩慢,卻翻轉出另一個價值華麗登場──緩慢旅行。

旅行為何要緩慢?緩慢的深層是什麼?

容許緩慢,追求更深入。從某個角度,也是抗議快速社會、不想永無止盡追求速度的疲累。我從小在火車站旁長大,聽著一列列往來的火車汽笛聲──嘟嘟!要搭火車進城看電影,要搭火車上班,那個帶我到繁華之境的「東西」,如今成為緩慢生活的樣貌,新生活主義。

此時,回首近二百年前的創新,我沉澱其中,人類在速度與緩慢間的渴望與追逐,會如何找到最適點。

05 09 2024

Email:newsmaster@merit-times.com.tw

Tel:+886-2-8787-7828

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

Design by BLC

人間福報官網
學生園地
班級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