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新聞

張景泓 推廣防溺教育減少傷亡

在種籽實驗小學舉辦防溺教育工作坊。圖/LikeAFish提供

在海泳池教授孩子如何防溺自救。圖/LikeAFish提供

防溺第一招,先學會水母漂和仰漂。圖/LikeAFish提供

曾在海邊當救生員長達5年。圖/LikeAFish提供

在海邊當救生員,和夥伴一起救過不少溺水者。圖/LikeAFish提供

張景泓喜歡去溪邊野營、溯溪。圖/LikeAFish提供

著作獲選2022年最佳兒少讀物。圖/LikeAFish提供

防溺自救游泳課中,練習在泳池底撿玩具。圖/LikeAFish提供

文/朱莉雅

18歲時,人稱「蕉哥」的張景泓,考到第一張國家級救生員證照,當時,他只是覺得考上救生員「很帥」,可以跟同學炫耀。在隨後幾年當泳池救生員的日子,他從來沒有真的下水救過人,一直被朋友戲稱:「救生員」根本就是「坐領乾薪」的工作。

5年前,張景泓開始在一處海水浴場擔任海域救生員,面對每天上百名的遊客,他不免有點擔心,但後來卻發現,即便是獨當一面的救生員,每天日常的工作,不過是坐在救生檯上,逼逼哨子、趕趕遊客……專業技能無用武之地,每年報載還是有數百人死於溺水……

和夥伴單月救了50人

就在厭倦自己「只能當個討人厭的旁觀者」之際,2019年夏天,竟有了戲劇性的轉變──7月尚未結束,他和夥伴已經救了超過50位溺水者,最令他意外的是,大部分獲救者都說「自己會游泳」,卻無法保護好自己的安全。

張景泓深思:「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,為什麼國民竟連最基本的水中自救能力都沒有?」在不能理解之餘,張景泓開始深入研究國外的游泳教育,發現荷蘭的游泳課在教學內容、觀念及技巧上,與台灣差異頗大,且針對防溺非常實用。

愛上戲水前先學防溺

張景泓決定離開海邊的工作,成立「像一條魚LikeAFish」游泳教育品牌,仿效荷蘭透過真實情況設計游泳教學內容,不先教學游泳技巧、不求游得快,而是讓學生模擬溺水發生時的應變訓練,以防溺為優先,接著再學泳技,希望所有人都能「親水、不怕水、愛上水」,出門玩得安心、開心,能全心全意享受當下的水上娛樂活動。

張景泓說,台灣常把游泳課,當成是才藝班在教學,一開始就教自由式、蛙式……以教會游泳為授課重點,事實上,光會游泳是不夠的,親水教育的第一步,應該是認識水性,先學會防溺自保,如踩水、水中睜眼、水母漂、仰漂、救生仰泳、抽筋自解、抬頭捷、抬頭蛙……學會遇上意外時要如何保護自己及救援他人。

應變訓練應優先進行

張景泓仔細研究荷蘭式游泳教育後發現:荷蘭的游泳認證項目,是根據真實情況設計的,非常實用,更特別重視溺水發生時的應變訓練,往往多達4、50堂課,而這部分正是台灣游泳教學嚴重缺乏的:

1. 意外落水時會踩不到底,所以一定要練習踩水技巧(立泳)。

2. 一般人游泳通常不會配戴蛙鏡落水,所以要練習在水裡張開眼睛、辨識方向及所在環境。

3. 發生意外時不會穿著泳衣,所以要練習著衣下水,體驗阻力(衣物浸溼變厚重的情況下)游泳。

4. 落水時沒人搭救的機率很高,所以要練習獨自爬上各類水中漂浮物。

溺水者無法揮手呼救

張景泓提醒,真實的意外場景中,溺水者並不會像戲劇中演出的「用力揮手、大聲呼救」,相反的,溺水者通常非常「安靜」,因為溺水者會因為緊張而發生喉頭痙攣,導致咽喉關閉無法呼吸,當人連呼吸都有困難時,多數時候是發不出聲音的。

此外,當溺水發生時,能夠求援揮手的溺者比例也很低。很多時候溺水意外都是在人們的眼皮下發生,只是旁邊的人通常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,往往等到溺者放棄掙扎沉水後,旁人才發現意外已經產生。

疫情期間推廣創佳績

為了避免悲劇一再發生,「像一條魚(LikeAFish)」於疫情期間,透過指派教練前往各級學校、社團、社區進行演講或帶活動……「生死就在一線間,防溺教育不能等。」明知疫情期間舉步唯艱,校園也多所顧慮,張景泓還是不輕言放棄,並透過各種管道,達成了驚人的成效:

官網:30萬+瀏覽人次
FB:1萬+粉絲
電子報:1000+名訂閱者
Podcast「救生日常」:100+集節目,3萬+收聽數
UDN鳴人堂:30+篇水域安全專欄文章,共獲30萬+瀏覽人次
「防溺隨堂考」網路互動問答:獲2700+次按讚,4200+次FB分享
出版:《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》,2022年獲選兒少最佳讀物
在主要入口網站搜尋排名,韻律呼吸、水母漂、仰漂、救生仰泳、踩水、抬頭蛙、抬頭捷皆排在第1位

溺水徵兆

不可不知

隨著夏日到來,前往各水域玩水的人愈來愈多,「如果不是有長時間救生經驗的人,其實很難發現他人正在溺水。」

張景泓曾在學校、運動中心、社區、飯店、海水浴場擔任過救生員,與同事救援過近百位溺者,也曾擔任教練,帶團教授SUP立槳帆船、獨木舟、溯溪等水域活動1年以上。

平常,張景泓還喜歡划SUP、潛水、登山、騎車露營,也擅長透過輕鬆歡樂的方式,帶人體驗大自然的美好。如今「像一條魚」雖已成為台灣知名的防溺教育品牌,但張景泓希望能幫助更多台灣民眾,學習保護自己的方式,在進行各種戲水活動時,能夠安全無虞,安心玩水,開心回家。

張景泓提醒,一般不擅泳者,大概溺水30秒後,就會無力掙扎開始直立下沉。既然溺水者不像電影演的容易被人發現,那到底實際發生溺水時,溺者會有哪些徵兆呢?

● 頭在水裡,嘴巴在水面:感覺像是潛行的忍者,但似乎沒有玩伴只有自己一人。
● 頭在水中往後仰,嘴巴張開:溺者為了想要吸氣會將頭往後仰、想辦法嘴巴超出水面。
● 眼神呆滯渙散:因身體狀況不佳導致眼神渙散。
● 閉著眼睛:因身體狀況不佳導致精神渙散眼睛閉著。
● 頭髮蓋在眼睛或額頭上:因身體不聽使喚無法把頭髮撥開。
● 看不太到踢腿動作:正常會水中自救的人,腳會規律的踩水;溺水的人通常是垂直在掙扎但腳不太會動。
● 身體很喘上氣不接下氣:因掙扎造成體力透支、呼吸急促喘不過氣。
● 試圖往某個地方移動但沒有在前進:因為想要回到岸上或抓住某個標的物,會努力划手但卻沒有前進。
● 試圖背向翻轉身體:因為趴在水上導致不斷吃水,故會想嘗試仰躺,但體力不支無法成功。
● 好像在水中爬梯子:想要拍打水面讓頭上浮呼吸,類似狗爬式的動作。

13 06 2023

Email:newsmaster@merit-times.com.tw

Tel:+886-2-8787-7828

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五樓

Design by BLC

人間福報官網
學生園地
班級登入